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和信百科 >郑板桥梅兰竹菊诗句(郑板桥笔下的梅兰竹菊)

郑板桥梅兰竹菊诗句(郑板桥笔下的梅兰竹菊)

摘要 郑板桥笔下的梅兰竹菊 梅 “玉壶清韵,冰漪淡烟,卖鹤香仍入画屏。点画欲成春色染,风传落笔满山城。” 梅,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。不仅因为它寒冬中的独特姿态,在人们心中勾起了...

郑板桥笔下的梅兰竹菊

“玉壶清韵,冰漪淡烟,卖鹤香仍入画屏。点画欲成春色染,风传落笔满山城。”

梅,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。不仅因为它寒冬中的独特姿态,在人们心中勾起了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的美好憧憬,更因为它在文学中的地位。鲁迅先生曾说:“梅花之于诗,有一种神韵,可以使人的精神净化,使人的心胸开阔。” 张爱玲也曾为梅花惊叹:“梅香扑鼻,心自清远。”郑板桥的梅花诗中,“点画欲成春色染” 展现了梅花水墨画的鲜明特点:虽然在白雪覆盖的大地上,却能在极少的墨色中勾勒出梅花的婉约姿态。

“细雨水浸斜窗过,绿来愁加白发多。莫道草桥经雨歇,流年依旧娇姿何!”

兰,是中国文化中的又一个象征。 在多数人心目中,“兰” 代表着优雅清香、高洁淡雅,很少有人知道兰花的花语是“谦虚”的。而在郑板桥的作品中,兰被描绘的无比委婉凄婉。“绿来愁加白发多”,是诉说年华易逝,岁月不饶人,但“流年依旧娇姿何!”却是一种对生命的宽容,用兰花的婉约之美,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豁达的态度。

竹菊

“山云千密,清闲难得。钓舟何处觅诗情?最爱一竿酒石之诚,夜来梦觉上高楼。”

竹和菊,搭配在一起,引领人们进入另一种境界。竹,被誉为“笔墨之友”,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象征;菊,是 “中和之花”,表明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坚韧和纯洁所代表的美德。郑板桥的竹、菊诗中,“最爱一竿酒石之诚”,道出了自己在艺术修养上,对自然的崇尚和对人生的追求。 “夜来梦觉上高楼”,则表达了对艺术追求的不断探索和对自我的提升,同样表现出了一种豁达和平和的心态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